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当代傩戏学暨池州傩戏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池州举行。
11月5日上午,十位学者先后从多个视角进行了主题演讲,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刘祯研究员做了《傩戏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演讲,在充分揭示池州傩戏的多重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傩戏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建议。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麻国钧教授做了《从“闭口”到“开口”:准戏剧与真戏剧的分水岭》演讲,认为傩礼、傩仪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从闭口到开口,既是面具形制和表演形式的变化,更是傩戏由准戏剧到真戏剧的迈进。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李志远研究员做了《新世纪安徽傩戏研究的特点及趋向——基于CNKI数据库的分析》演讲,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新世纪安徽傩戏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其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型的定性分析,揭示新世纪安徽傩戏研究具有研究队伍主体是安徽省域内的单位和学者,不断扩大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质量、紧扣时代需要以及较强的人文情怀的特点,推进了新世纪傩戏学的发展和完善。原池州地区文化局局长吕光群做了《安徽池州傩戏简介》演讲,详实地介绍了池州傩戏的演出风貌、步骤、时间、道具、服装等方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何玉人研究员做了《龟兹国“苏幕遮”仪式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演讲,以文献为基础梳理了从古代龟兹而来的“苏幕遮”,经由唐、宋、金、元、明、清各时期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展示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的融汇力。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玉平教授做了《少数民族傩戏中华传统题材探讨》主题演讲,通过归纳剧目类型,分析思想内容、意义及发展演变情况,剖析各民族傩戏相互交流与影响情况,指出少数民族傩戏对中华传统题材剧目广泛传承的积极作用。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永红教授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傩文化的公共性》演讲,从傩文化空间的保存、傩文化互动性的保存、傩文化的公共性三方面讲述傩文化在农村的传承途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戏剧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檀新建依据自己多年的池州傩戏调研的经验,做了《池州市贵池区乡傩民俗活动调研报告》演讲,通过多种数据的对象和切身感受,认为当前池州傩戏有着蓬勃发展的势头。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谈家胜做了《繁花似锦:2007年以来池州傩戏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思考》演讲,结合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对2007年以来池州傩戏的研究状况、特征进行进行概览与总结,认为研究主要围绕着池州傩戏文化内涵、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创设计与文旅开发、社科普及展开,在研究火热成果喷涌、切入学科专业视角多样、力度加深、领域拓宽的同时,在概念运用、研究的严谨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星海音乐学院曾华美教授做了《傩仪中虚拟的身体与符号探索》演讲,指出物质空间是通向神域的载体,巫师的手诀、调度、器饰分别是与神沟通的密语、途径和器物。本场主题演讲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朱联群主持。
主题演讲结束后,进行了简短的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聘书补发仪式,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刘祯、会长李志远分别向张勇风、丁淑梅、刘冰清、孟凡玉、焦海民五位专家颁发了理事聘书。
下午的研讨分两组四场进行,来自北京、安徽、浙江、江苏、甘肃、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河南、山西、福建、重庆、陕西、山东、四川、江西等19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9位专家学者,围绕“傩文化历史与理论研究” “池州傩戏专题研究”“傩文化地域特征研究”“傩文化传承保护及双创实践研究”四项议题,进行了学术宣讲交流,对相关学术问题与傩戏的“双创”落地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组的24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文化符号学、艺术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各民族与各地域的傩文化历史与理论进行探究。研究内容涉及傩戏的发生原理和话语重塑、傩戏的叙事模式、傩道具的文化意蕴、傩仪与傩舞、晚清民国报刊中的傩研究、池州傩戏的保护与传承、池州傩文创产品之开发等多项议题。评议专家指出本组学者研究视角新颖,理论结合实际,所提出的对策较为具体,有助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达到了学术研究与研讨服务社会的目的。
第二组的25位专家学者从艺术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傩戏研究的交流,提供了地域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傩文化与乡村振兴、傩文化的传承传播保护与开发利用、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傩文化的渊源、泛傩现象的反思、傩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国内多地傩文化研究现状总结、傩的身体形态与影像传播、地域傩戏剧目与仪式研究以及小说中傩文化的书写等方面。评议专家指出本组发言从不同角度展开傩文化地域特征和传播转化研究,为当下傩文化传承保护及双创实践研究提出了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本书为《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丛编》之《近现代报刊卷》,搜集、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中文报刊中的傩戏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为傩之考辨、傩戏发展生态、中外傩文化交流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史料。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