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傩文化网 / 专题 / 正文 /
正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傩苑英华——傩戏面具艺术精品展暨面具制作工作坊”亮相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4年10月26日,伴随着“中国傩戏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傩戏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开幕,“傩苑英华——傩戏面具艺术精品展暨面具制作工作坊”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楼文化厅隆重揭幕。

图片

贵州安顺傩雕文化博物馆馆长秦发忠为与会嘉宾讲解

“傩苑英华——傩戏面具艺术精品展”是中国傩戏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组委会特别邀请贵州安顺傩雕文化博物馆承办。揭幕仪式后,安顺傩雕文化博物馆馆长、傩雕工艺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秦发忠先生引导嘉宾们参观了面具展览,分享了面具内涵、工艺特色以及创制故事。

图片

据秦馆长介绍,长期以来,该馆一方面从事傩面具雕刻制作,另一方面也注意收集各地民间现存的传统傩面具,至今的馆藏,涵盖了多个傩戏种类的各种角色面具,足以支撑一次小型展览,能够展示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面具造型艺术特色。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需要长途运输,经费负担较重,仅选择了藏傩、地戏、阳戏、端公戏、撮泰吉等傩戏种类的面具作为代表。以贵州为例,地戏选送了麻和尚、鸦片壳壳、笑嘻嘻、小歪歪、正反小军、军师、刘备、关羽、张飞、蔡阳、罗成、秦叔宝、穆桂英、杨六郎、孟良等十六副面具;傩堂戏则选送了傩公、傩母、山王、开山、判官、土地、秦僮、秦僮娘子、太婆、先锋小姐、灵官、甘生等十二副面具;福泉阳戏则选送了甘生、关公、文二郎、武二郎、庞氏太婆、员外等六副面具;而撮泰吉选送了阿布摩、阿达姆、麻洪摩、嘿布、阿安等五副面具。

图片

传统面具以外,近年来随着傩戏的社会认知度迅猛提升,作为傩戏代表性符号的面具受到了广泛关注,引来一些外行人的热捧和改良,或与游戏等创新传播形式相结合,从而出现了所谓的“现代傩面具”,此次也选送了几种作为代表加以展示。

图片图片

10月27日下午,“中国傩戏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傩戏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的另一项实践展示活动——“面具制作工作坊”,设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千人礼堂门外广场。秦馆长携傩雕工艺师胡老三师傅主持工作坊,置几张小桌,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各色面具工艺品。善于经营的秦馆长设置了关注“屯堡傩雕文化艺术”公众号的二维码,宣布道扫码关注即送一只袖珍面具工艺品,而所摆放的所有面具工艺品均可出售,还不时向提问的观众作详细的解答或推介他的傩雕文化博物馆,吸引了很多在校师生和专程赶来观摩傩戏展演和面具展览的学者及爱好者,人头攒动,场面甚是火爆。胡师傅则在旁边展示着娴熟的木雕技艺,也有爱好者亲自上手体验木雕制作。

图片

分享到:

著作推荐 更多 >

  • 《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汇编·近现代报刊卷》

    本书为《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丛编》之《近现代报刊卷》,搜集、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中文报刊中的傩戏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为傩之考辨、傩戏发展生态、中外傩文化交流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史料。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