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处北纬30°神秘区域,有“黔蜀门屏”之称的道真自治县是一个以东汉西南名儒、贵州教育鼻祖尹道真先生的名字所命名的县份,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因地理、历史、民族等多因素的共育催生,境内保存着历史悠久、绚烂多姿,具有宗教性、仪式性、祈福性、文艺性、神秘性、口头性、民俗性等特征的仡佬族傩戏文化。
道真仡佬族傩戏文化源于上古,因应时代,不断演化,已植入百姓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不仅成为该民族表达信仰、潜施教化、对治病魔、娱乐精神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成为该民族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价值观的折射棱镜。近40个大类、略300余小种的仪式形式,全面关注着、表达着民间百姓的不同祈福需要。其中,有祭戏合一型的冲傩、阳戏、梓潼戏、和梅山、打保福等,祭技合一型的度关、镇宅、收禁等,单纯祭祀型的朝斗延生、闹山谢土、上竹王钱等。规模小者,操作时间需一二小时,参与人数需一三五人;大者,则需几天几夜甚至跨越数年,人数亦七八人或十数人不等。其中,因不同仪式而有请神、洒净、回熟、送神等十七八至二三十道、六十余道不等的礼仪性程序;阳总真案、门神案、桥案、十二年王十二月将案等10余种画案;蓝蛇肉、天伞、拐钱、六类赙包等70余种供品;山王、二郎、秦童、土地、唐氏、先锋等30余种面具;蟒袍、黑满、八卦巾、茅草棚等40余种服饰;“北极驱邪院印”“佛法僧宝三清玉皇驱邪除魔”等多种法印;叫尺、梆子、边鼓、大金鼓等近20种乐器;一枝花、幺二三、文獠子、古仡佬等数百种曲牌;内傩城、外傩城、铁疙疤、长蛇阵等数十种舞步;千重山、通天窍、苏秦背剑、铁船透海等100余种手诀;上清讳、紫微令、驱瘟摄毒符、魁星镇宅符等400余种符令;天地咒、解秽咒、海水咒、雪山咒等100余种秘咒;疏、牒、票、引、状、牌、幡、申、词、表、书、条册、符计13类550余种文书;《山王图》《五岳图》《桃山救母》《骑龙下海》等80余种剧目。各种文化要素融汇其中,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与独有的仪式特色。
2009年“走进神秘仡乡,感受原始道真”旅游推介活动中的傩技“靸铧”表演(冉文玉摄)
也因此,道真仡佬族傩戏文化久负盛名。上十世纪五十年代,道真傩剧《山王图》参加贵州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荣获二等奖。近三十年来,道真仡佬族傩戏文化不断引发外界关注,其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亦不断走向深入。1989年日本学者广田律子临县考察。1991年,《中国少数民族的假面剧》(日本)以较大篇幅介绍道真仡佬傩戏文化。1999年起,贵州民族学院傩文化研究中心将道真作为重要研究基地。2008年,“道真仡佬族傩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道真地方傩文化研究者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学、访问。2012年,道真30余件傩面具选调中国大剧院参加“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同年,《道真古傩》一书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大型傩韵歌舞“道·仡佬·真”参加贵州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表演金奖。2014年,“中国·道真首届仡佬傩文化艺术节暨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2015年,“道真傩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吸收为团体会。是年,重庆名豪集团投资10数亿元规划设计并启动占地近800亩的“中国傩城”建设。2016年,道真傩剧《和梅山》《山王破狱》先后应邀参加湖南新化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重庆市第五届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好评。
遵义市少数民族文化笔会期间的"山王破狱”表演
2014中国道真首届仡佬傩文化艺术暨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现场(蔺黎明摄)
本书为《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丛编》之《近现代报刊卷》,搜集、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中文报刊中的傩戏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为傩之考辨、傩戏发展生态、中外傩文化交流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史料。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