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傩文化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
正文
(更新时间:2025/3/8)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考察四川省杨村傩戏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考察四川省杨村傩戏

2025年3月初,寒冬未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红梅花已经盛开了。应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的邀请,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李志远会长、杜建华顾问、李祥林常务理事、詹怡萍秘书长和会员、四川省川剧院二级编剧曾浩月前往考察剑阁县杨村傩戏。


群山环抱的剑阁县城


杨村傩戏文化广场


杨村傩戏是流传于剑阁县及周边地区的一个特色鲜明的傩戏类型,现仅有杨村镇保存着一支傩戏队伍,故称之为“杨村傩戏”,2022年被批准列入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农历二月初三是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文昌会”举办之期,杨村镇多年来坚持在“文昌会”期间举办“杨村傩戏文化艺术节”,连演数日,表演剧目多达数十出,吸引上万观众观看。今年为第三十三届。


剑阁县杨村傩戏第三十三届文化艺术节现场

3月1日上午,剑阁县文旅局文艺股股长刘彦伶、剑阁县文化馆馆长杜德安和非遗专干孙榕陪同考察团,首先考察了同为四川省级非遗的白龙花灯舞,观摩了白龙镇广坪袁家窝花灯队表演的《蛇年送吉祥》《仙女采茶》《四季发财》《花子闹灯》《龙凤呈祥》《仙女散花》《鱼跃龙门》《和尚闹灯》等十三场灯舞及小戏。白龙花灯舞是一种脱胎于当地花灯戏,以多种造型的“灯”为主要道具,以“灯阵”为主要表演形式,以“耍灯”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祛邪祈福”为美好愿望的大型综合性民间舞蹈(剑阁县文化馆《剑阁花灯舞蹈集成》,1979年3月),包含有园宝龙灯、狮灯、凤凰灯、鱼灯、马灯、牛灯、排灯、花灯等多种灯型和数十个舞蹈阵法,还可以穿插闹子、花子、和尚等角色的风趣小戏表演。部分小戏如《出灵官》《出五虎大将》等的现存剧本与傩戏剧目相近,显示着其与傩戏间曾经的渊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花灯舞也会适当创编新内容,如为今年(乙巳蛇年)新编的《蛇年送吉祥》花灯群舞。





白龙花灯舞

3月1日下午,杨村傩戏传承人杨润方先生等陪同考察团分别走访了傩戏老艺人王旭普和王元功先生,座谈傩戏保护传承的现状。王元功先生是杨润方的授业恩师,已年逾古稀,珍藏着一批绘制或抄录于明清时代的神案和傩戏文献,但因个人家庭保存条件不善,存在虫蛀、褪颜、受潮、残破等现象。考察团在现场即时指导陪同人员应该如何保护、认识、收集、整理以及利用这批文献。后又到杨村镇文昌宫杨村傩戏传习所,调研现存的主要傩戏文献和面具。


访问王旭普先生


访问王元功老先生




调研杨村傩戏传习所

3月2日是本届艺术节开启之日。清晨,首先举行“文昌巡游”;九点整,在杨村傩戏传习所的文化广场举行了以“匠心传承,非遗筑梦”为主题的“剑阁县杨村傩戏第三十三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首场傩戏展演,先后表演了《二郎造坛》《天门土地》《开山小鬼》《给事郎》《说倮倮》《五虎大将》等傩戏剧目,展示了杨村傩戏表演的主要特色。


文昌巡游



杨村傩戏展演,依次为《二郎造坛》《天门土地》《开山小鬼》《给事郎》 《说倮倮》 《五虎大将》

杨村傩戏,历史上有“舞阳(杨、扬)花戏”“巫门道教戏”“阳戏”“还愿戏”“了愿戏”等多种称谓,可追溯的传承谱系已有八代,现有三十多名骨干艺人,能够参加演出的人员可达七八十位,且保存有较清晰的表演规范、较丰富的道具实物、较系统的文献资料,可见其整体保存状况较为完好。3月2日下午,为了更好地对杨村傩戏加以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在杨村傩戏传习所的会议室,剑阁县文旅局副局长李光凡和杨村镇党委书记王加杰联合主持召开了“杨村傩戏保护传承座谈会”,重点听取考察团专家的指导意见。



专家们通过两天的调研和观摩,一致认为,杨村傩戏现存系统性的剧目体系、规制明确的表演特色和数量较多的文献资料、实物道具,每年参加当地盛大的“文昌会”“川主会”等民俗活动和随时应邀举行的小型傩戏表演,显示其存续状态比较活跃,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杨村傩戏进行重点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开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以及申报国家级非遗等规划和措施,非常有必要,而且前景可期。

为了更好地实现杨村傩戏的良性保护和发展,针对杨村傩戏现状,考察团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广泛征集民间收藏的傩戏面具、服装、文献资料、实物道具等,建立杨村傩戏资料库,进行数字化保护;

第二,表演中展示的面具、服装、道具使用存在一些借用现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

第三,杨村傩戏保护传承实践中的误区系缺乏相应的学术研究所致,应在第一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吸引全国傩戏学界给予重点关注,以提供充分的学理支撑;

第四,地方文化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傩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的认识,并加强正面宣传和积极引导,消除傩戏老艺人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参加非遗保护工作,为杨村傩戏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开辟一片清新的空间。


李志远会长重点谈到,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作为全国性、专业性、学术性社团,创办至今已近四十年,拥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老中青专家学者七百余位,已在现存傩戏资源较有特色的地区建立了十二家傩文化研究基地,先后举办了大小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三十余次,田野考察足迹遍及二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自主或联合编辑出版学术书籍约百种,创办会刊《傩戏学研究》,拥有独立的网站“中国傩文化”网、微信公众号“中国傩戏学”。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很乐意借助全国傩戏学者的力量,为杨村傩戏的保护、发掘、发展、利用提供支持。

最后,两位主持人和杨村傩戏传承人杨润方先生分别代表本单位对专家意见做了积极的回应,表示要把本次座谈会的情况详细向县领导汇报,希望未来能得到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的帮助,开展密切合作,将杨村傩戏打造成剑阁最响亮的文化品牌,用傩文化传递正能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分享到:

著作推荐 更多 >

  • 《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汇编·近现代报刊卷》

    本书为《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丛编》之《近现代报刊卷》,搜集、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中文报刊中的傩戏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为傩之考辨、傩戏发展生态、中外傩文化交流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史料。

    2025-01-11